咨询热线:
联系我们

学校简介74年来,武鸣中学风雨兼程,只争朝夕,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除1958年至1961年曾招收高中班外,1966年武鸣中学主要招收初中班。1969年受文革冲击,学校停办;1970年武鸣中学恢复办学并招收初中新生,同年秋招收高中班。为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2001年起学校停招初中班。2003年9月,初中部全部剥离,武鸣中学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2007年7月,武鸣中学顺利能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目前共有1个国家级子课题、8个省级自主课题、15个市级课题以及30个校级课题,年来先后有数百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科研论文大赛中获奖或发表。学校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将体育、艺术特长教育作为学校品牌加以打造,并于2002年与广西艺术学院联手共建艺术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特色教育发展迅猛,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在连续几年的体育、艺术高考中饮誉广西。精诚所至,天道酬勤。跨入新世纪后,武鸣中一如既往发扬自强不息的鸣山精神,锐意进取,奋发向上,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学成绩年年攀升。2004年高考全校本科上线209人,重点上线11人;2005年高考全校本科上线331人,重点线22人,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本科上线108人,名列广西第一;2006年高考全校本科上线408人,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本科上线129人,再次名列广西第一。历史变迁武鸣中学初名为“私立鸣同初级中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明秀园内,校舍由著名爱国华侨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捐资建成。1944年学校收归县办,更名为“武鸣县立鸣山初级中学”。1946年上半年,武鸣县举办县立初中7个学科及体育竞赛,武鸣中学囊括所有冠军,荣获“文武学校”光荣称号。学校首届高中班参加高考,成绩列南宁地区前茅,考上大学人数居全县第一。1950年学校易名为“武鸣第一初级中学”。1954年下半年,学校由明秀园迁至今址。1959年学校更名为“武鸣县武鸣中学”并沿用至今。基础设施学校设备完善,学校拥有四层教学大楼两幢,实验大楼一幢,综合办公大楼一幢。学校实验室设施达到自治区“普实”Ⅰ类标准,多媒体教室、学生微机室、教师微机室与计算机校园网通过数据专线接入宽带因特网,成新建广场亭子与光明之路为北京101远程教育网示范学校。正在修建的科学楼将设有24间各类功能室,44个教室、功能室外,还将设有一个可容纳500人的报告厅,学校教学、实验、办公用房完全能够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近100000册,并增建电子图书室,扩大图书馆的馆藏及信息量。生均藏书33.3本,每年订购各种报刊杂志286种,各种图书资料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的需要,并设有学生阅览室2间,教师阅览室1间。体育、艺术教学场馆、设施完备。学校建有标准化排球场6个,篮球场5个,乒乓球桌11张,3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与足球场各1个,学校配备体育教师8人,配备齐全国家体育教学教材所规定的各种体育器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提供了充足的设施与师资保障。2002年与广西艺术学院联手共建,成为广艺的艺术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校配备专业音乐、美术教师7名,设有音乐训练室3间,画室2间,学生文艺排练室和学生管乐队训练室各1间,并配备价值15万元的各种音乐器材。师资队伍至2005年,学校在职教职工达168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员工86%,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占80%以上,高级技术职称的占20.75%,目前共有25位中青年教师参加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班的学习并已顺利毕业。武中人树立了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荣辱与共的爱校精神,造就了一支“德高、业精、质优”的教师队伍,武鸣中学已成为武鸣县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校之一。今址史略清道光元年至八年(1821-1828年间,在今武鸣中学校址创建岭山书院;清光绪三十三年(1923年),在今址建立高等小学堂;民国12年(1923年)省立十中(今武鸣高中)与县城高等小学堂互换校舍,省立十中搬到今武中址。县立高等小学堂搬到今县招待所址;民国15年(1926年),省立十中改为“广西省立第九初级中学”;民国23年(1934年),省立第九初级中学改为“广西省立武鸣初级中学”;民国32年(1943年),省立武鸣初级中学招收高中班,并改名“广西省立武鸣中学”;1949年8月,广西省立武鸣中学改名“广西省立武鸣高级中学”;1953年10月,广西省立武鸣高级中学搬到灵水湖畔;1954年,武鸣县武鸣中学(前身为“私立鸣山初中”)搬至今址,武鸣中学在今址办学已有52年(2006年止)。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阳李多成词苏以淑曲歌词玉兰青翠鸟语花香榕树葱笼(啊)挺拔昂扬老师辛勤忠于职守学生奋发(哟)志在兴邦武鸣中学肩负民族希望武鸣中学托起明天的太阳托起明天的太阳